撰文/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李昌翰物理治療師
四十六歲的李小姐因肩膀疼痛到醫院求診,看了幾次骨科門診,拿來一些消炎藥,並建議常做爬牆運動,但疼痛依舊沒有好轉,在骨科醫師的建議下轉至復健科診所,診所醫師依照症狀開立了酸痛藥膏、肌肉鬆弛劑與每週三次的肩膀電熱療,持續了兩個月疼痛不但沒有轉好,舉手角度反而更加受限。
問題到底出在哪裡?
一、五十肩的病程是有固定的規律與週期,雖可使用藥物減緩疼痛,但若錯過五十肩每階段的最佳治療期,必定延長疼痛與復原期。
二、針對每個五十肩患者的治療,是有個別化的方式,依照每個人肌肉軟組織比例不同,疼痛與舉手受限的角度相異,不應單一化的處理方式,問題不單止是消炎止痛藥即可。
三、運動與徒手的介入依舊是實證醫學中,五十肩患者最佳的治療方式。可惜當民眾接受最佳治療方式時,往往已經到達最後的冰凍期(frozen phase),早已飽受不必要的疼痛與不便。
四、接受運動治療,如爬牆,鐘擺運動、伸展運動絕對不可只是藉由口頭、圖片說明然後請患者自行練習,疼痛與動作習習相關,很多運動方式不對,讓症狀越來越嚴重案例不在少數。
每一個肩膀疼痛患者都應該接受完整的物理治療理學檢查、動作品質評估的品質與徒手或運動治療,可惜在健保制度下,民眾享受不到高度專業的品質,畢竟健保制度下,能便宜的藥物為何要使用高級藥材,能儀器取代的為何需要徒手治療,無共同會診給付的最低金額只有單一疾病的最高健保給付。健保制度訴求的是價格而非效果,院方講求的是業績而非療效。
#醫事人員能提供的是專業而非服務
#五十肩請找物理治療師
#肩膀疼痛
#五十肩角度受限
#徒手治療
#運動治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