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

【練琴後的肩頸痠痛,按這裡很有效】

你是否時常在練琴完後感覺到肩頸痠痛,有時甚至因為緊繃而影響演奏姿勢與技巧?無論熱敷冰敷都沒能有效改善,那你就應該每天洗澡後進行十分鐘深壓按摩,幾週後就跟彈琴後的肩頸緊繃說掰掰。

長時間練習演奏,若是姿勢不良或是手曾經受過傷,提供關節的肌肉群就容易萎縮無力,身體為了繼續維持關節穩定,手腕手肘的肌肉會格外出力,手肘也會因此張得越開、肩頸高聳,肌肉隨著演奏時間增加跟著用力,引發肌肉痠痛,最後就引發了肩頸緊繃。

每天花五分鐘這麼做,刺激肩頸肌肉、促進循環。






一、用指腹,在黑點處深壓20-60秒,感覺有些痠痛感在黑點處及周圍皮膚散開來的力道即可,每一黑點處可做3-5次。

二、做完深壓按摩後,建議搭配肩頸伸展操,更能有效改善肩頸緊繃狀態。

#音樂健康系列講座
#軟組織放鬆
#疼痛怎麼辦
#整合式身體評估
#演奏動作分析與身體調整

#一對一運動指導

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

【 我的小指麻痛,尺隧道症候群怎麼辦? 】

撰文/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李昌翰物理治療師

很多樂器的演奏過程中,需要維持手肘彎曲與前臂旋轉的演奏技巧,但很多演奏家都發現隨著練習時間越久,手麻的症狀越嚴重,充滿好奇的問我:「如果不處理會怎樣?」

手肘彎曲姿勢最容易壓迫到尺神經,特別是在肱骨內上踝的後方,因為尺神經是持續處於拉伸及被壓迫的情況。一但有這樣經驗的演奏者,容易造成不太敢彎曲手肘,變得演奏姿勢的不自然。在演奏過程中就會出現太多的不必要代償性肌肉動作,比如力量沒有全部往下放到指尖、肩膀會微抬、手肘過度彎曲,前手臂和肩頸持續是緊繃、出力狀態的肌肉失調、跟大腦錯誤記憶。這些不適的加害因子所演變而來的不良動作模式(abnormal movement pattern)是無法自行恢復正常的。 



對此處的尺神經壓迫症狀不處理,會讓神經指令傳達到無名指跟小指出問題,除了麻痺與刺痛外,還會造成小指與無名指的屈曲無力伸直,手掌肌肉將會呈現明顯萎縮,變成所謂的「鷹爪手」,最後將無力開啟瓶罐、鍵盤打字、持筆寫字、彈琴演奏。

#軟組織放鬆
#疼痛怎麼辦
#整合式身體評估

#演奏動作分析與身體調整

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

【長期演奏姿勢不良,易引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】

撰文/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李昌翰物理治療師

他說他最近幾個月前開始只是覺得右側肩背緊緊的,但是最近這兩三個禮拜來,右側肩背開始有疼痛感,痛著痛著有時連手肘也跟著痛起來了,曾經試過按摩放鬆,雖然師傅按的很大力很痛很舒服,卻ㄧ點也沒有改善肌肉越緊繃的程度。也有人告訴他這是肌腱炎,有人說是五十肩,吃了幾天的消炎止痛藥卻一點也沒改善。疼痛感覺就像是埋了線的地雷藏在體內,按到那個點,疼痛就會發散到整個肩背、手臂和手肘,找不到問題卻又反反覆覆的發作,最近疼痛又出現在膏肓附近,他擔心的問我,是不是「病入膏肓」了?

後來進一步的幫他物理治療評估後,其實是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」,從經動作分析後發現演奏的手臂擺動的幅度變小了,而且很多動作是利用聳肩或是身體後仰去幫忙手臂的動作,動作不僅不太自在,也看得出身體格外用力。放鬆肌筋膜後,進行六次肩胛骨穩定訓練課程後,疼痛逐漸改善。

#軟組織放鬆
#疼痛怎麼辦
#整合式身體評估

#演奏動作分析與身體調整

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

【 為什麼我沒搬重物,還是會腰痠背痛? 】

撰文/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李昌翰 物理治療師

常常聽到人家說因為搬重才會造成腰痛,但是一位60歲的王媽媽日前因為腰痛前來醫院求診,但是已經上了年紀的她,家事已不用她煩惱,煮飯搬物都有兒女幫忙,笑稱自己是「閒閒美代子」,百思不解為何腰痛還會找上她?


除了急性拉傷外,大多民眾的下背痛起因都跟平時的姿勢有關,不論是略微駝背或是過於挺胸的習慣都有可為是下背痛的源頭。原因來自於不良的站姿、單一動作型態的工作習慣與生活方式都會改變身體肌肉的使用量,有人背部肌肉無時無刻都在出力,背部肌肉變得緊又厚實;有人腰部肌肉變得不會出力,都靠著腰椎卡著,慢慢形成骨刺。

不論搬重不搬重,重點是不良姿勢讓身體肌肉產生惰性,已經改變成無法應付突如其來動作,所以有時只是多走一些路、購物提袋提著逛街、參加假日活動,甚至是心血來潮製作手創小物都可能引起腰痠背痛。

#軟組織放鬆
#肌肉失衡訓練課程
#下背痛怎麼辦
#整合式身體評估
#演奏動作分析與身體調整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從業至今已治療超過六萬名患者,發現大多數人對於疼痛都只保持被動的態度,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忍受疼痛。我們提供各類型的健康教育講座、一對一個人運動指導(疼痛、五十肩、骨折術後)、中風居家訓練課程,希望能幫大家快速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,找回自己的健康。

更多資訊請上賽門療音樂粉絲專門頁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SimonPSays/

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

【 人生別只往前走,倒退走路其實好處多多】


撰文/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李昌翰物理治療師

厭倦了向前走的生活嗎?有時候停下腳步來,換個方向繼續前進,原來能緩解身體腰痠背痛。

倒退走路能讓平日彎曲做事的身體回到直立姿勢,有助於脊椎與椎間盤的減壓,也能讓背部肌肉暫時性的得到休息,不但能矯正姿態、也達到了背部疼痛保養的功效;加上減少視覺幫助的倒退走路,比起正走更能訓練平衡與本體感;倒退走路不僅能有效提高臀肌的使用,持之以恆的運動,還能夠提臀塑型,增加臀部ㄉㄨㄞㄉㄨㄞ感。

倒退走小秘訣:
ㄧ、兩人一組,找個運動場或是平坦無障礙物的地面。
二、以腳尖先著地的方式進行倒退走路,膝蓋放鬆、隨著身體行進自然彎曲。
三、正走後退走交替,熱身後以正走開始運動,再以後退走路5-10分鐘當做緩和放鬆。

#老人平衡感不佳骨質疏鬆患者等跌倒高風險族群請正走路即可


從業至今已治療超過六萬名患者,發現大多數人對於疼痛都只保持被動的態度,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忍受疼痛。我們提供各類型的健康教育講座、一對一個人運動指導(疼痛、五十肩、骨折術後)、中風居家訓練課程,希望能幫大家快速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,找回自己的健康。

更多資訊請上賽門療音樂粉絲專門頁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SimonPSays/

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

【五十肩不是難治好,往往是健保讓你求助無門 】

撰文/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李昌翰物理治療師


四十六歲的李小姐因肩膀疼痛到醫院求診,看了幾次骨科門診,拿來一些消炎藥,並建議常做爬牆運動,但疼痛依舊沒有好轉,在骨科醫師的建議下轉至復健科診所,診所醫師依照症狀開立了酸痛藥膏、肌肉鬆弛劑與每週三次的肩膀電熱療,持續了兩個月疼痛不但沒有轉好,舉手角度反而更加受限。

問題到底出在哪裡?

一、五十肩的病程是有固定的規律與週期,雖可使用藥物減緩疼痛,但若錯過五十肩每階段的最佳治療期,必定延長疼痛與復原期。

二、針對每個五十肩患者的治療,是有個別化的方式,依照每個人肌肉軟組織比例不同,疼痛與舉手受限的角度相異,不應單一化的處理方式,問題不單止是消炎止痛藥即可。

三、運動與徒手的介入依舊是實證醫學中,五十肩患者最佳的治療方式。可惜當民眾接受最佳治療方式時,往往已經到達最後的冰凍期(frozen phase),早已飽受不必要的疼痛與不便。

四、接受運動治療,如爬牆,鐘擺運動、伸展運動絕對不可只是藉由口頭、圖片說明然後請患者自行練習,疼痛與動作習習相關,很多運動方式不對,讓症狀越來越嚴重案例不在少數。

每一個肩膀疼痛患者都應該接受完整的物理治療理學檢查、動作品質評估的品質與徒手或運動治療,可惜在健保制度下,民眾享受不到高度專業的品質,畢竟健保制度下,能便宜的藥物為何要使用高級藥材,能儀器取代的為何需要徒手治療,無共同會診給付的最低金額只有單一疾病的最高健保給付。健保制度訴求的是價格而非效果,院方講求的是業績而非療效。

#醫事人員能提供的是專業而非服務
#五十肩請找物理治療師
#肩膀疼痛
#五十肩角度受限
#徒手治療
#運動治療

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

【 為什麼有些中風患者可以恢復到走路動作都看不出來?】

撰文/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李昌翰物理治療師

中風後的患者只要經過適當訓練都能有走路的能力,但是在走路姿勢上或是獨立性上,每一個個案都是大不同。原因在於很多家屬都會去找偏方或使用昂貴藥理調理身體,並且當成主要治療方式,但是這些療法目的都只是讓動作產生,建議可期待有一天這些療法或許能修補腦細胞,不要當成主要方式,因為這還是取決於腦受損細胞的修復與再生能力。


中風後要儘早恢復正常生活,除了讓動作產生外,一定要同時訓練肌肉收縮方式與動作節奏,在台灣住院治療很多訓練會在意訓練的量,而忽略品質。但是長期來說,想要恢復較好看的步態或較好的生活品質,動作模式正常化訓練不能不做,靠藥物、針灸都只是輔助。不論是中醫或西醫、吃藥或打針,在經濟許可在黃金期都試試看,但是之後穩定期後,功能訓練以及肢體動作正常化訓練才是重返正常生活最重要的一環。

#中風居家治療
#動作品質提升
#疼痛處理與步態訓練